本校參加12/14親子天下舉辦的「2024永續Action! 共好世代行動年會」,3名五年級綠手指行動小組學生挑戰考驗,專注地介紹學校推動落葉廚餘堆肥課程,結合小型透明盒子栽種的農作示範,可以近距離觀察到落葉廚餘堆肥在土壤中的轉化,簡單易學好操作的理念,展項創意、分享永續環境意識及責任感。
報告指出有1/3的食物,在生產、採收、消費等過程中被浪費,而近幾年台灣每人每年約製造26公斤的廚餘量,當這些剩食所釋放的氣體與汙染物,再度回到大氣與土地時,極端氣候、疫情肆虐等持續影響著生態環境。因此我們希望透過「SDG 12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」理念讓廚餘重生,推動友善土地在地小生態循環,改善社區微氣候等功能的環境永續概念。
課程主要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的「食農教育 ABC 模式」為核心,以「食為先、農為本」論述,立基於「民以食為天」理念:透過瞭解食物的來源、食物與土地的關係,包含「飲食素養」與「農業素養」的概念,融入三面六項建構食農教育的主題與內涵。個人需學習飲食相關知能、生活實踐與選擇能力,而農業為食物生產之基礎,因此,瞭解農業生產、農業與飲食的關聯性,以及對於生活品質與環境永續的影響亦是重要的課題。透過推展食農教育培養「食農素養」理解在地農業發展,思辨農業的價值及影響,進一步讓飲食具備負責任消費和生產觀念以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力。
我們在校園農區進行拔草、整地、繩結搭棚架、修剪側芽側枝、扦插、堆肥、澆水等行動,透過創意校田寶可夢(開心農場、落葉堆肥、落葉廚餘堆肥、養蚯蚓、雞菜共生、土壤混合、落葉鋪蓋保濕、酵素與葵無露製作等)、認識飲食與健康、實踐食當季 吃在地行動,讓這項行動重覆在校園中循環,建立環境永續理念,
透過這一場活動的參與,不僅是一場共好世代行動年會的體驗,更是一場啟發學生永續Action意識與責任感的旅程。生活環境需要每個人一起來守護,聚沙成塔,只要願意改變,美好未來值得期待。